清代冬虫夏草入中医堂

公元17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随着藏汉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藏医药学更多地被汉族的中医药学借鉴与吸收。不少藏医所用的药物,也被中医用于临床。比如冬虫夏草

 古代冬虫夏草
 


到了公元 18世纪,即清代中期,在中医药书籍中就有关于藏药的记载,冬虫夏草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757年,名医吴仪 洛在《本草从新•卷一》中,首次记载了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云其“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同时还记载了它的生态环境与产地,并指出“四川嘉定府 (即今乐山市)所产者最佳,云南、贵州所产者次之。”
 
在这之后,著名的本草学家赵学敏,又以“夏草冬虫”之名,将其收人《本草纲目拾遗•卷五》,指出“羌俗将夏草冬虫采为上药,功与人参同。”随后,赵学敏又将1765年至 1803年间收集到的有关冬虫夏草的资料,补充于条文之中,为后人研究冬虫夏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参考文献。从 20世纪30年代起,我国学者邓叔群曾对我国的虫草进行了调査,并发现了虫草新种。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久连接:https://www.123chongcao.com/Html/chongcaochangshi/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