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旅游热不断升温 冬虫夏草价格成倍增长

  近年来,由于迪庆香格里拉旅游热的不断升温,产自滇川藏大三角区域的虫草的价格成倍增长,出现了异常火爆的局面。为了解读冬虫夏草的演变过程和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的原因,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州虫草主产区的有关群众和专家。

冬虫夏草的演变过程

  为了解读冬虫夏草的演变过程,日前,记者走访了我州三县虫草主产区的有关群众和专家,对虫草的演变过程作了详细的采访。

  据德钦县原白马雪山虫草基地管护人德钦县科委科技人员鲁自介绍:“20年前,德钦县科委与云南省昆明动物研究所在距德钦县城30多公里、海拔3950米的地方,投资30多万元,征地50亩,并派出5名技术骨干,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人工培育虫草试验。由于技术力量薄弱,最终以失败告终。今天这个虫草基地己变成了种植红景天、贝母、葫黄莲的基地。”鲁自介绍说:“所谓的冬虫其实就是一种会爬行的乳白色小虫,这种虫生长在土里,如果产在地表上就会死亡,它与一种菌相互感染后才会形成草,如果感染不成功,虫就无法变成草。而形成虫的过程也很简单,飞蛾的蛋变为虫、虫变为蛹、蛹变为飞蛾后产卵成虫入土便形成。过去基地搞人工培育虫草未成功的原因是菌和虫的对接感染没有成功,这与多变的雪山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虫入土后随着季节的变化便会慢慢空心,如果此时菌孢子能及时感染到虫,虫就变成了草。而由虫变为虫草的过程,从虫草的尖上剥开就会发现,整个虫草尖是菌状泡沫体,草是从虫的头上长出来的。以前虫草很多,而今由于载畜量过大,加上其它人为破坏,草场植被和湿度严重不足,一些雪山草场成片成块地干涸,一些没有成草的虫体被人为地大量挖走,导致菌孢子与虫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当地政府再不加以重视,搞好保护,后果不堪设想。” 

  日益上涨的虫草价格

  六月杜鹃花映红的白马雪山蓝天,雪后破土而出的小草与山坡上流动的牛羊告诉人们雪山的盛夏又悄然而至。夏日白马雪山迷人的景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同时使这里的虫草市场也随着日渐火爆的旅游活跃起来。每年的5至7月,随着白马雪山天气的变暖,虫草和松茸纷纷破土而出,白马雪山的公路边的帐蓬也随之大量增多,这些帐蓬里住满了挖虫草和捡松茸的人们,有的农户甚至将小卖部搬到公路边做起了生意,一个以虫草和松茸为主的市场无意中在雪山深处形成。

  地处国道214线两边的德钦白马雪山,不仅是中国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栖息地,同时还是名贵药材虫草的重要产地,每年的农历四月底到六月下旬便是当地藏民挖虫草的最佳时机,每棵虫草在公路边的售价达到40—80元,有的单棵虫草价高达100元。

  6月7日,记者前往白马雪山采访时看到,沿途有很多从帐蓬里钻出来手拿虫草出售的藏民。据叶日村民扎史吉称介绍:“过去他家父母每年这个季节都能挖到上千棵虫草,但那时虫草不值钱,今天虫草价格很高,所以,单他们村在白马雪山边放牧边挖虫草的村民就有13人。往年他还能挖到几百棵虫草,现在越来越难挖了,去年只挖到800多元钱的虫草,今年恐怕连600元都保不住了。”扎史吉称还介绍说:“挖虫草很有学问,虫草刚出土时有颗小红芽,过几天后小红芽就会变黑,而且只有五公分大小,混杂在草丛间很难发现。一般来说,站着很难发现虫草,所以挖虫草就得像战土一样匍匐前进,边观察边开挖。如果发现得多就要在虫草边插根桩或插上其它标记作记号,然后按记号逐一开挖。”据介绍,虫草一般应在6月下旬以前开挖,6月下旬以后,虫草就会慢慢空心,失去经济价值。 

  虫的价格是虫草的十倍

  据介绍,白马雪山虫草产量每年在250—300公斤左右,雨水较多年份,虫草产量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很多虫体受雨水的冲涮后容易与菌孢子感染形成虫草。在白马雪山边放牧边挖虫草的小伙子扎西告诉记者:“三年前他曾经一天挖到240棵虫草,当天收入近3000元。现在虫草的价格还没有虫的价格高,这种还没变为草的虫刚挖出来时,有脚有手还在蠕动爬行,这种虫对治疗眼睛胀痛、风湿病效果明显,另外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因而很多过往游客很喜欢这种虫,出价高达100元一个。挖这种虫时要注意铁制利器对它的感染,一般用铁制利器挖过的地方,第二年就再也找不到这种虫了,所以挖这种虫时要用削尖的木棍去挖,这样可以避免铁器对虫的感染。”据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书松管理所管理人员六斤介绍:“在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生长的虫草中,白马雪山生长的虫草个体最大、价值最高,而低海拔地区产的虫草,个体小偏瘦、色彩偏黑,价格也相对较低。每年当地群众仅挖虫草收入,有的户均达到万元,最少的也有3000到4000元左右。”

  鸟与人一道争抢虫草

  过去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伟松食品公司,为了宣传高原牦牛肉一流的品质,特别向外界推出“牛吃虫草我吃牛”的广告,然而真正的虫草却长在土里,牦牛最多只能吃到虫草露在地面上的草尖,真正的虫草牛是吃不到的。然而当记者在德钦县霞若乡施坝山上采访时,据长年累月在牧场放牧挖虫草的村长余新旗介绍:“其实在山上经常与人类争抢虫草的不是牛羊,而是一种傈僳族称为“各佐罗”的一种鸟,这种鸟出现的地方,往往是虫草最多的地方,找虫草时只要听清这种鸟叫的方位,并朝那个方向寻找虫草,绝对有好收获。这种鸟有一公斤左右,全身呈麻竭色,叫声有点粗,嘴角很长很锋利,它们常常三五成群,相互招呼在山坡上挖虫草,而此时只有将它们赶走,否则虫草就会尽入鸟口。

  市场里真假难辩的虫草

  近年来在藏区市场上出现了三种假虫草。据虫草商介绍:“在虫草产地的山林里有一种树叶,干枯后其外形非常像虫草,只要人为地抹上点土,再在‘虫’的头部插根草,就与真虫草一模一样,使人真假难辨。而另一种假虫草则是当地山上的一种树根须,由于它的大小、造型和颜色非常接近真虫草,在市场上同样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而另一种假虫草则由青稞面与包谷面揉和后再用模子制作而成,这种‘虫草’遇到水立即露出破绽。”

  在一些虫草个体小一点的主产地,当地人为了使虫草价格提高而增大它的体型。他们用蒸锅将其蒸上30多分钟后,便使那些质量差一些的虫草与刚挖到的虫草一样大小,并且看上去非常新鲜;有的虫草商为了使虫草保鲜增大,用啤酒浸泡虫草,这种做法也可使虫草的保鲜达到24小时左右,实施这一做法往往是那些急于脱手虫草等着用钱的商家。记者提醒,游客和市民在选购虫草时一定要小心,否则便会买到假虫草或买到被人为加工过的小虫草。

  记者呼吁:滇川藏三省区有关部门应针对当前虫草资源枯竭的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市场行为,合理开发保护,使冬虫夏草这一稀有资源更好地造福人类。  (史效轩)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久连接:https://www.123chongcao.com/Html/chongcaodongtai/84472765916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