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人参产业发展的思考

安发展人参产业的独特优势。人参产业,是通化市乃至吉林省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而集安市是通化市重要的人参主产区,其人参产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吉林省的四分之一。集安市高度重视人参产业发展,紧紧抓住吉林省人参产业二次创业这一历史机遇,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人参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优化人参产业布局,完善人参产业链条,全力打造“新开河人参”知名品牌,保持了人参产业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集安市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立足本地林地资源,走稳定发展园参和西洋参、积极发展农田栽参、大力发展林下参的人参产业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园参和西洋参种植面积60万帘(其中:园参45万帘、西洋参15万帘),林下山参发展到9万亩,农田栽参示范基地2000亩。GAP规范种植总面积达到7068亩。2010年水参产量预计达到3610吨(其中:人参2670吨、西洋参940吨),约占全省产量的18%、通化市产量的58%;有人参加工企业3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户。从事人参加工的个体业户126户,从业人员4000多人,总加工能力4000吨。重点企业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益盛药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康美新开河和宏兴参业,通化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吉聚参业、乐凯利公司、永德参业、长青企业。加工产品主要有横压红参、生晒参、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超微粉及以人参为原料的中药产品,共10大系列,40多个品种。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集安市人参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要认真按照省政府《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人参产业结构,推动人参产业稳定发展、持续发展、规范发展。

加强人参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组织领导体制,充分发挥通化市人参产业发展推进组作用,切实完成赋予人参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产业规划、综合协调、行业管理、检查督促等相应职能。科学制定人参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人参产业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科学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适度利用采伐地种植人参,规范发展林下参,示范推广非林地种植人参。切实加强参地资源管理,合理确定人参种植规模,鼓励和引导宜参地向人参种植大户聚集。

加强人参质量监管。按照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的要求,依据GAP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发挥人参生产、科研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快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步伐,扩大人参标准化基地建设规模。实行人参种植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推广使用人参专用肥料和专用农药。建立人参生产环境监测网络和人参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实行产地检验,严格市场准入,确保人参质量安全。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利用通化市“医药城”的优势,以各大医药企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中小企业形成人参加工产业集群。鼓励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发展交流与合作,打造人参产业研发基地,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参终端产品,提高人参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整体竞争力。积极探索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人参产业化发展模式, 扶持和培育参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服务配套发展,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人参产业化健康发展。

努力开拓人参市场。支持集安市人参交易市场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设施,尽快打造成为集信息集散、仓储物流、批发零售于一体,管理科学、服务先进的现代化人参市场,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的人参产品集散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龙头企业,在全省和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人参产品超市、连锁店、专营店及专柜,逐步形成辐射全国的人参营销网络,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实施品牌战略。利用国家对人参原产地保护的政策和措施,以“新开河人参”品牌为主体,加大龙头企业自有人参系列产品品牌开发力度,积极探索加入“长白山人参”品牌行列。以东北亚博览会、农博会及各大主流媒体为平台,加大品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人参产品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久连接:https://www.123chongcao.com/Html/chongcaodongtai/9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