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藏族自治州灾后重建与旅游发展同步推进

青海新闻网讯
  时令进入七月,玉树草原远山含黛,草原泛绿,云卷云舒,牧歌悠扬。
  一个令人向往的大美图景正在三江源头徐徐拉开,玉树草原迎来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
  据玉树藏族自治州旅游局局长刘立志介绍,玉树旅游业灾后重建已明确了发展定位,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突出生态和文化两大特色,重点瞄准中高端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玉树灾后重建发展旅游业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国内著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发展布局按照构建“一区四带”的要求展开。
  “一区”即结古镇旅游服务区;“四带”则是指唐蕃古道旅游带、高原湿地草原旅游带、康巴民俗风情旅游带和宗教文化旅游带。按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标准,在结古镇建设集旅游集散、信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以结古镇为中心,以结古寺、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通天河晒经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勒巴沟-文成公主庙、热水沟温泉、巴塘草原等外围景点为支点,以旅游景观道路串联,以原生态、康巴风情为底蕴的辐射带动整个三江源区域的核心旅游目的地。
  其中,唐蕃古道旅游带以历史文化观光、藏传佛教探秘、康巴民俗风情体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主;高原湿地草原旅游带以探寻江河源头、科考探险体验、亲近野生动物、感受自驾乐趣旅游为主;康巴民俗风情旅游带以参与节庆活动、欣赏康巴歌舞、体验牧人生活、探寻藏家村落、回归自然度假、品尝藏家美食、收购地方特产为主;宗教文化旅游带以探秘藏传佛教文化、朝拜藏传佛教寺院、观感宗教节事活动、领略嘛呢石刻艺术、感受神山圣湖灵韵旅游为主。
  位于青海省南部广袤草原地区的玉树,拥有三江源、康巴歌舞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生态观光、探险旅游、康巴文化体验旅游等正在形成品牌。经过“十一五”的发展,一批交通、能源、市政、通讯等与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凸显。
  “玉树地震对玉树旅游最重要的影响是接待能力。”玉树藏族自治州旅游局局长刘立志说。震后全州7家星级宾馆全部受损,其中1座在地震中倒塌。震后10天,旅游及相关部门着手旅游业的恢复,搭建帐篷宾馆。到2010年6月19日,已具备300张床位的接待能力,并接待了震后第一个高端旅游团队,该团队60人中有20人是外国人。此次成功接待不仅标志着旅游业的恢复,更标志着震后灾区社会政治稳定、人心安定。截至2010年底,玉树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5万人,虽受地震的影响比上年的12.5万人有所下降,但比预想要好。刘立志说,通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大量的宣传报道,玉树的知名度空前提升。同时,省上确立的重建目标定位是“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地区”;有关重建规划确立的玉树旅游业发展目标是“构建国内著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这些都为玉树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为此,相关人士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邀请国内知名旅游专家、专业机构,与青海省内和玉树的旅游部门、相关专家学者共同组成团队,制定玉树重建中旅游业重建和长远发展的专题规划。这是玉树旅游业重建基础性、纲领性的工作,值得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
  二是总体规划中涉及旅游的7个项目,要由旅游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按照景区建设的要求来实施。要把旅游发展的理念贯穿到这些项目的建设始终。
  三是在灾后重建的同时,须从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出发,统筹考虑接待能力、旅游线路、产品开发、旅游商品的打造以及文娱场所、文化演出场所的建设等问题。旅游、劳动就业、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等部门要研究并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特别是引导生态移民就业培训。同时,旅游、文化、商贸等部门要加大旅游商品的挖掘、研发、策划、包装、展销力度,着力加强藏毯、藏药、藏艺、虫草等特色商品的开发力度。在重建中,要注意积极引导群众着手后续产业的建设,确保在重建完成后,群众既能安居,也能乐业。
  近日,在称多县尕朵乡附近的通天河大拐弯处,记者看到一个来自西宁和兰州的自驾游车队,浏览完壮美的大峡谷景色后,正在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尕多觉沃神山脚下进发。记者相信,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来到玉树,来到格桑花盛开的草原,亲身感受山岚轻飘、层峦叠嶂、峰回路转的江源美景,一定会不虚此行。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久连接:https://www.123chongcao.com/Html/chongcaodongtai/5364762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