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青海发展绿色农业前景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发展绿色食品是我国政府面向21世纪,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绿色食品出口及内销势头依然不减,前景看好。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江河源头,环境洁净、生物资源丰富,发展绿色农业具有多方面优势,并可有效促进边远落后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金融危机下,绿色食品业逆势走强

  绿色农业指充分利用资源、使用对环境无害的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及产品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为绿色农业终端产品之一的绿色食用农产品,以其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水平和安全意识日益提高的消费者青睐。

  《2009-2012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我国食品工业成为2008年制造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绽放出的一朵“奇葩”。金融危机下,我国部分省份农产品出口却逆势上扬,表明金融危机对不同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质量较高、具有中国风味的加工食品、地方特色农产品仍具有较好的出口市场前景,相当一部分绿色食品已成功地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并显示出了在技术、质量、价格和品牌上的明显优势。如江西省,尽管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较大冲击,会昌米粉、南丰蜜橘等绿色食品仍然畅销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创汇1.8亿美元,同比增长28.6%,显示出独特的市场竞争能力。

  中国消费上的吃饱问题已基本解决,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国民的消费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对食品的需求不仅是结构的多样性,而且日益注重食品的质量,尤其关注食品安全。尤其是2006年以来,瘦肉精、苏丹红鸭蛋、问题大米、激素豆芽、人造红枣、三聚氰胺奶粉、三聚氰胺鸡蛋等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频频曝光,使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绿色食品日益成为人们安全消费的必然选择,绿色食品将会在国民食品消费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如,在日前刚结束的中国绿色食品2008上海博览会上,3000多种粮、油、果、蔬、禽、蛋等绿色产品吸引了上千家中外采购商,即使在金融危机背景之下,仍实现总交易额59亿多元;国内市场尤其看好,许多上海市民认为“绿色食品放心、安全”,清晨冒着寒风前来采购,不少参展产品很快销售一空,充分显示了绿色食品优质优价的市场效应。

  青海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专家魏克家表示,非绿色产品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加大农业成本,且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直接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也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频频遭受“绿色壁垒”,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发展绿色食品为主的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

  青海发展绿色农业优势明显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超净区”之一,与全国相比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的限制因子相对较少,有独特的优势与潜力:

  一、自然资源优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积累,农作物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如蚕豆个大、籽饱满、无虫蚀,马铃薯绵软甘甜;青海独特的冷凉气候,非常适宜喜温凉性农作物生长,适宜发展反季节蔬菜、食用菌、中藏药材、冷凉花卉等。

  二、独特的地域优势。青海省地处相对封闭的青藏高原,土壤与水资源几乎没有受到污染。青海省中位浅山地区,即海拔在2300~3000米范围内的农业耕作区,气候冷凉,降水量稳定,是高原上最易进行粮食生产的耕作区域,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生态价值;江河源头地区形成众多盆地,地理上相对独立的盆地环境洁净,这种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也是发展有机绿色食品的优良基地。

  三、生物资源优势。青藏高原物种多样且独特,很多可食性动植物资源“天生就是绿色食品”且为高原特有、营养价值极高,如黑刺、黄刺、白刺、青稞、牦牛肉、藏系羊肉、蕨麻、黄蘑菇、枸杞、沙棘、冬虫夏草等。据调查统计,仅青海木本、草本、藤本、真菌、地衣等植物蔬菜就有700多种,大多处于野生状态,青海药藏量约10亿千克以上,资源丰富、蕴藏量大,多数可食性动植物资源经过简单加工就可成为宝贵的保健型食品及药品。

  四、政策优势。2008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提出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其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和高原特色农业,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扶持高原特色加工业发展。

  五、技术服务优势。青海省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已基本健全,并有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特别是在2007年12月28日青藏高原绿色农业研究中心在青海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挂牌成立后,由青海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省农林科学院、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和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4家单位联合组成的该中心,已经拥有由种植、养殖及加工等方面的两省区组成的专家20余人,并且随着科研项目的进一步推动,科研及推广队伍正在逐步壮大。

  多种因素制约青海绿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青海省绿色食品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截至2007年底,青海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生产企业已达24家、67个产品,其中绝大部分是特色农业畜产品,如果洛、海南、黄南和海西的牦牛肉、牦牛奶、藏绵羊,湟源、湟中的蚕豆,门源的菜籽油、蜂产品,柴达木的食用盐,昆仑山的矿泉水,大通的沙棘果汁等,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带动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有关专家蔡晓剑表示,虽然青海有发展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绿色农业发展,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制约,长期处于原始生产状况,没有按照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开发,因而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具体表现在:

  一是自然灾害频繁,抗灾能力弱。青海省虽然日照充足,空气洁净,但绝大部分地区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其中,旱灾危害最大,年蒸发量大,降水量少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作物生长前期干旱少雨,春旱、春伏连旱时有发生;其次是高原气候本身复杂多样,境内局部地区易受霜冻、雪灾和冰雹危害。由于缺乏适合的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清选、烘干、仓储设备匮乏,绿色农产品丰产不能及时收割、归仓,造成很大损失。

  二是农业科技落后,缺乏标准化生产技术、缺乏深加工。总体上农业生产处于绿色生产体系,然而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缺乏规范,使绿色农产品产量低,质量难以稳定。如上海食用菌立体加工生产基地通过高科技种植金针菇,一亩地收入达到了130多万元,而青海省的同类产品一亩地收入只有六七千元,两者相比差距惊人。在产品精深加工方面,青海省大部分产品还是初级产品,总体上存在着忽略自身优势,产品不精、附加值低等问题,如青稞大部分被制成糌粑,成为最基本的日常食品;马铃薯产量大,但千家万户的小作坊只生产简单的粉条,缺乏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和绿色休闲食品生产产业。

  三是绿色农产品营销水平和现代营销技术、包装技术等落后,商品品牌注册、绿色农产品标签和条形码技术推广等发展迟缓,广告宣传和组织体系建立不完善,优质农产品长期以来价格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青海发展绿色农业的对策建议

  青海省绿色办公室、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多位专家表示,针对青海省绿色农业发展规模小、技术落后、缺乏标准化生产和现代营销技术等劣势,应采取建设高标准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培育和建设绿色食品市场等措施,以不断开发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绿色农业食品。

  第一,突出高原特色,明确以牛羊肉、奶业、盐业、油料、蚕豆、蔬菜、沙棘、矿泉水为重点,创建一批高标准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立一批绿色种养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示范户、培育一批绿色食品龙头名牌企业,推动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

  建立高标准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如,在生态资源尚未遭到破坏的山区、草原和江河划定绿色食品生态保护区,作为天然的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加以持续有效利用;对一般地区,要重点开发A级绿色食品,在种植业基地建设上,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多施有机肥和生物肥,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防治病虫草害。在养殖业基地建设上,要饲喂无污染饲料和生物添加剂,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畜禽接触污染源。

  第二,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按标准化组织农产品生产,不仅良种要标准化,而且每道生产环节和饲养程序都要按标准规范操作,只有使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精品,才能成为抢手货。从生产基地抓起,建立标准化示范体系,从龙头企业入手,建立农产品加工体系,做到“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监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

  第三,通过实施绿色食品名牌战略,突出地方特色绿色,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精心培养一批名牌绿色食品,努力扩大名牌比重,发挥名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应鼓励并支持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力的龙头企业,将特定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的相关产品纳入其品牌系列,在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扩大主导品牌在市场上的容量;对已成为青海省的名牌绿色食品,要想方设法提高档次,争创国内、国际名牌。

  第四,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技术保障体系,增加绿色农业的科技含量。一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农业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全民发展绿色农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二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人才优势,大力开展绿色农业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尽快推出一批符合绿色农业要求的先进适用的种养技术和加工技术.为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充裕的技术储备。要通过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和应用多媒体远程培训等手段对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生产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

  第五,培育和建设绿色食品市场。积极开拓销售渠道,组建绿色食品销售网点、绿色食品示范商场、绿色食品专柜、绿色食品连锁店、超市、展销中心、配送中心等,开展绿色食品批发,绿色食品配送,绿色食品上网等销售形式,逐步建成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在此基础上,还要在一些大中城市设立绿色食品专卖店、连锁店、营销专柜等形式的销售网点,大力拓展外埠市场,并主动与国家外贸部门及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发展经贸联合,通过利用他人的销售网络,把绿色食品打入国际市场,抢占新的营销制高点。

  第六,加大绿色农业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发展绿色农业的意识,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充分利用青海省国际自行车环湖赛、“青恰会”等赛事及展会,举办宣传周、宣传月,集中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全民绿色消费意识。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久连接:https://www.123chongcao.com/Html/guanzhuqinghai/315309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