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我们有必要给“免疫调节”下个定义:免疫调节使机体内免疫平衡失调和异常的状态向平衡方向恢复的过程。例如:免疫抑制剂引起的T、B淋巴细胞降低、Th/Ts的比例、Th1/Th2的比例偏高或偏低等等。
1983年,陈燕平[1]提出冬虫夏草能增强因可的松造成吞噬功能的降低,能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皮肤存活时间,抑制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排斥反应。(笔者理解为中国第一篇冬虫夏草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文章)
1984年,孙云汉报告:冬虫夏草剂量为10 g/ kg?d-1?d灌胃和5 g/ kg?d-1?d肌注时,对受硫唑嘌呤100mg/kg肌注抑制的小鼠胸腺和脾中的T细胞有保护其降低的作用,使其在维持在正常水平(P<0.01);
1984年,黄明明[2]等人发现,人工发酵虫草菌是亚香棒虫草的无性型菌种,后来听说因临床毒性而没有进一步开发,但这篇文章报道,采用小鼠同种异体植皮试验,显示了抗排斥作用。也许是这篇文章的提示,才有人向笔者要几千克的、后来叫百令胶囊的发酵冬虫夏草菌粉的水提液和原料。
1987年,陈国桢报告冬虫夏草醇提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主要是促进脾脏及外周血中T辅助细胞的增殖与提高Th/Ts的比例。
1988年,刘晓平报道冬虫夏草5g/ kg?d-1肌注或10g/ kg?d-1灌胃,连续7~14天,对γ线照射所致小鼠脾脏萎缩和血小板数量减少以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1990年,北京友谊医院 实验病理研究室的祝希媛[3]等人提出冬虫夏草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具有与环抱素近似的抑制同种异体皮肤排异的效果。
1991年,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的管德林[4]等人报道冬虫夏草在大鼠肾移植实验中的抗排斥作用,提出与环孢素有良好的协同抗排斥作用。可能就是他们的基础研究开始了冬虫夏草在器官移植中的用药和新的药理研究。以上两篇文章见本章第一节。
1995年,靖大道[5]等报道,虫草多糖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培养时发现在50~100礸/mL时大量表达IL-2R,与PHA-P10礸/mL相当,两者有协同作用;同时,抑制IL-2、IFN-γ生成。可惜文中没有注明虫草多糖的物料来源和提取方法。
1998~1999年,张传开等人实验结果提示:冬虫夏草通过调节Th/Ts的比值实现调节正常、增高和降低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可提高小鼠免疫低下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可显著对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抗体形成细胞数的减少和溶血素 IgM水平的降低。
2000年,曾宪可报道冬虫夏草能对Th、Ts、T和B细胞的功能起负反馈调节作用,是稳定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细胞。
2001年,刘彦平报告冬虫夏草提取物(4g/ kg?d-1?0d)对老年小鼠的免疫功能低下具有免疫功能正向调节作用。
2002年,孙艳报道冬虫夏草可对抗或恢复肿瘤对化疗药导致的免疫抑制或免疫缺损。
2002年,冬虫夏草可增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免疫反应。
冬虫夏草的免疫调节作用已成了免疫药理研究界的热门课题。笔者注意到二十年前林培英(见第六章第三节)发现冬虫夏草对正常小鼠的免疫功能无明显作用,而对免疫低下和亢进的小鼠有调节作用。
为此,把冬虫夏草对因可的松、硫唑嘌呤、γ线照射、化疗药物等等导致免疫抑制、损伤甚至老年免疫低下时的免疫增强作用药理实验都归于免疫调节范畴;把冬虫夏草对因巴豆油、蛋清、棉球、DTH等刺激物和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的免疫亢进、或免疫复合物过多时的免疫抑制作用药理实验也归于免疫调节范畴。在第九章第五节介绍的高谦等人检测血清中的IL-8、IL-2、IL-10和计算Th1/Th2比值的变化,正说明了冬虫夏草的免疫调节作用。

冬虫夏草作为免疫调节作用的剂量:一般在6~10 g/kg,或长期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久连接:https://www.123chongcao.com/Html/chongcaoyaoyon/063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