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之乡”抚松正艰难转型

《吉林参农外乡遭“封锁” 数百万公斤人参“误”在山上》相关报道

新闻背景>>

吉林省抚松县是经国家命名的“中国人参之乡”,是道地性人参的主产区,人参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据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办介绍,2009年全县人参留存面积达1170.44万平方米,占全省的26%。参业从业人员达7.5万人,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材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8.6%以上。2009年人参产业全口径产值22.4亿元,占地区总产值82亿元的27.3%,占抚松全县GDP的13%,人参产业已经成为抚松县的支柱产业。在抚松,人参主要分为野山参和园参两大类,人工种植又分为园参和西洋参,园参是本地品种,西洋参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西洋参的起参时间要比园参晚几天。

■实习记者 姜永鑫 记者 郑伟/报道

本网讯 近日,本报报道了200多户吉林参农到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绥化市等地的山区种植人参,时下正值人参收获季节,参农们正在为“大丰收”憧憬时,不料,当地“山霸”却控制了山路,阻碍人参运出,想要从中渔利。

9月6日至8日,记者对名扬中外的“中国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进行了实地走访,了解当地参农及其人参产业发展现状。

人参种植成本高

参农靠薄利多销

9月6日傍晚,在抚松县北岗镇大顶子村,吕淑霞着一件泛黄的外套,脚上的靴子满是泥巴,这位种了28年人参的老参农刚从参地回来。现在正是起参的时候,这些天,吕淑霞一家每天起得很早,骑着摩托沿着曲折的山路到十余公里外的参地干活。在吕淑霞所在的村子,共有100多户人家,目前有30多户在种参。

吕淑霞说,1982年她就开始种植人参,是最早的一批参农。“当年政府鼓励我们种参,每年都给我们分配参地,参苗免费给,每家能得到四五十棵。”

自1988年开始,参农不再享有这些政策。从这一年起,人参价格也不那么高了。在这之前,每斤人参价格在150-200元,外形不好的也能卖到100多元一斤。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价格虽有波动,但不愁销路,国家负责回收,也不允许个人加工和买卖。

据参农反映,1988年至1995年人参一路掉价,一度掉到土豆价。1995年至2009年价格基本持平。“今年棒槌价格涨了,混等参(包括大、中、小不同的人参混在一起)价格能卖到每斤17至19元,要比去年贵出四五元钱。”吕淑霞告诉记者,一丈人参成本在300多元,包括参地、参苗、塑料、雇工等不同成本,去年她家人参收入基本保本。

吕淑霞还介绍,参苗多数是自家种植,如有缺苗现象,就从其他参农家购买,一丈参地需种植224棵人参人参分为三年参和五年参等。

吕淑霞说,近些年人参价格太低,雇人起参成本会更高,就靠参农在一起相互搭伙帮忙。多数参农卖的都是“水子”(又叫水参,即未干燥的新鲜人参),起参正值秋收,同时又是种参的季节,如果种了其他庄稼需要收割,就没时间把水参加工后再销售,所以直接卖给上山收购的“缝子”(即经纪人)。

另外,由于信息闭塞,加工后的人参销路并不好。吕淑霞说,山区耕地少,很多参农还是逐年扩大种参面积,在数量上占取优势,争取薄利多销。

经纪人队伍

尚未形成产业体系

“我刚买了2000多丈的人参,就是一种‘赌’的心态,人参埋在地下,我也不知道它到底长得咋样。”苏春林说。苏春林是一位人参经纪人(当地人俗称:缝子),据他介绍,他买的人参最便宜每丈100元,最贵540元,价钱是通过对人参长势的目测,再经经纪人和参农间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双方都满意买卖的价格。“收回园参(园参,又名笨参,即人工栽培的人参),就加工成红参或者生晒成白参,主要销往国内南方等地,个别出口到外国。”苏春林说。

据了解,在万良镇有四五万像苏春林这样的“缝子”,行情好的时候,多数有经验的“缝子”一年能挣上三四十万,而一年挣一百多万的“缝子”也不在少数。

据当地行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抚松,整个经纪人队伍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定产业体系,多数经纪人成为收购与转卖人参的中间环节,获得差价利润,老百姓俗称“二道贩子”。有些参农不愿卖给低价收购的经纪人,但大多数参农受客观条件和经济因素的限制,多年来习惯把水参卖给经纪人。经纪人队伍真正发挥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还有待时日。

人参加工厂

仍停留在作坊式

抚松县万良镇被誉为“中国人参第一镇”,该镇有一千多家的人参加工厂,徐来明是当地一家中型规模人参加工厂的老板,开加工厂有十多年的时间。讲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徐来明感慨颇多,曾经他是一名参农,渐渐他发现种人参三年忙到头,也挣不到多少钱,于是萌生开人参加工厂的想法。敢想敢做的徐来明在自家办起了作坊式的加工厂,最初一年顶多加工一两万斤,如今一年最少能加工到十多万斤人参。办厂之初,人参来源多数是自己家参地种植,现在加工的人参大量是从市场上收购的,有时直接去参地购买,少数是自家种植。“刚开始办厂的几年,基本上没挣到钱。”徐来明说,积压的参货只能低价销售,市场行情他们了解得也很少,基本上全凭个人感觉把握。

万良镇上的加工厂多数还停留在作坊式加工中,基本都是简单加工,缺少精加工。

人参包装盒厂家

多数生产水平低

9月8日,万良镇一家名“升华盒厂”的展销大厅,上百款不同大小的精美人参包装盒,整齐摆放在货架上,吸引了很多购买者。据老板牛煜晶介绍,他们是专门生产人参包装盒的厂家,共有20多名工人,在全镇上是中上等规模,整个万良镇达到这样规模的不足十家。

牛煜晶说,包装盒根据大小和材质的不同,单个盒子价格在10元到150元不等。据了解,人参盒从最初的绒布盒、纸盒,发展到现在的仿实木、实木盒。牛煜晶说,他们有一些固定的订货客户,多数订货方来自杭州、哈尔滨、长春、吉林等地,60%至70%都销往外地。牛煜晶说,人参包装盒更新非常快,他们一年要更新两到三次。据透露,设计一款新包装盒,包括去外地考察、找专业设计公司、市场调查等费用,共需要一万余元。

秋季是人参盒销售的旺季,高档盒销量比例较大。牛煜晶说,整个万良镇包装盒加工行业内,多数厂家生产水平还较低,原生态实木等高档包装盒销售十分紧俏,各厂家都在慢慢地向生产中高档盒转化,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能获取较大利润。

人参深加工潜力大

规模企业特别少

“十年前,我就来过抚松,当时人参又大又好,但是卖得很便宜,什么包装也没有,没敢买,怕是假的。”李先生说,当时人参任何合格检验都没有,参农们像摆地摊一样地叫卖,如今不仅有先进检验标准,还有精美的外包装,人参也随之增值,深加工技术更趋成熟。

人参主要深加工成糖、酒、茶,在抚松深加工的企业比较少,胡婴之就是一家2004年建立生产人参茶企业的老板。胡婴之说,人参商品的附加值更高,比光卖人参利润更大。生产出来的商品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有品牌才能占领市场。如今他们的产品已在全国各地销售。他们以批发销售为主,在万良镇当地也很少零售,广州、深圳、珠海、海南等地的人们保健意识非常强,对人参茶非常青睐。

万良镇具备一定规模的人参深加工企业特别少,作坊式的家族企业占多数,深加工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据抚松人参产业办介绍,现在经过不断治理,人参产业已经日趋好转,对假冒的野山参、糖水煮和醺硫的人参以及“三无产品”都进行了全面清理。

无公害人参栽培

全县面积已达90%

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农艺师侯玉兵说,为了大力发展人参产业,他们的人参研发中心积极引进科技人才,2009年5月就引进了29位国家级专家,专门研究关于人参的药学药理、天然药物和中医药研究。人才引进也促使一些经营业户多开发一些项目和产品,使人参由初级产品向半成品、成品转化,不仅将人参产品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也使人参的营养保健价值最大化。

据了解,当地无公害人参栽培面积已经达到90%以上,抚松人参新品种“福星1号”已通过国家药监局的GAP认定和国家环保部的有机人参认证,并且准备利用2-3年的时间,在抚松全县推广使用新品种,人参100%实现标准化栽培。

参地面积在减少

参农到外省种植

记者在抚松县人参产业办获悉,参农种植人参需要经过当地林业部门批准,参地多属于低质林改造区域,种植三年人参有助于土壤熟化,比直接植树要好很多。参农购买三年参地的使用权,每丈需要花费180元到200元,购买参地时就要把购买款交到林业部门。“现在可供开发的参地很少了,很多参农都去敦化市、黑龙江省等地种植。”一名工作人员说,国家保护天然林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抚松当地人参种植面积和参农的数量都在逐年减少,人参种植提倡精投入、高产出。

该工作人员介绍,我省很多参农去黑龙江七台河市、绥化市等地种参,当地的参地价格非常便宜,每丈费用在10元至20元,两地参地价格最高差20倍。“那里的土地资源很广袤,但是人参加工技术却不是很成熟,销售市场也不大。”该工作人员说,在外地种参的多数参农,都会把人参运回到抚松县万良镇交易。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久连接:https://www.123chongcao.com/Html/RenShenYaoYong/454251264.html